2017年2月22日,武汉体育学院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签订合作协议,建设湖北省首个高山体育运动项目训练基地;9月29日,湖北省首个网球专业学院“三和国际网球学院”在武汉体育学院正式挂牌成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武汉体育学院是985院校还是211院校?
武汉体育学院不是985工程院校,也不是211工程高校。
武汉体育学院(Wuhan Sports University),简称“武体”,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入选湖北省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2001年改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
学校历史
1953年,中南体育学院在江西南昌成立。
1955年,学校整体迁至湖北武汉。
1956年,学校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院校。
2001年,学校改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
2006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0年,学校取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同年,学校获得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2年,学校获批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7年2月22日,武汉体育学院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签订合作协议,建设湖北省首个高山体育运动项目训练基地;9月29日,湖北省首个网球专业学院“三和国际网球学院”在武汉体育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2018年9月27日,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武汉体育学院共建中国铁人三项学院;同年,学校入选湖北省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专任教师、教练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80余人,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和人才项目70余人次;拥有7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2月,武汉体育学院设有16个教学单位,开设24个本科专业;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3个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体育教育、公共事业(体育)管理、运动训练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级品牌专业:体育教育、公共事业管理、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新闻学
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体育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10个。
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项40余项;2017-2019年间,获得国家级科研立项10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12月,武汉体育学院先后与37个国家(地区)的100余所高校、体育教育科研机构和世界体育组织建立联系,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竞技体育等方面交流合作。建有中国空手道协会培训学院、中国铁人三项学院、亚洲体操培训中心和国际体操联合会授牌成立的国际体操学院;学校同中国国(境)外学校联合办学项目,有国际合作办学项目7个,在校学生近500人。与丹麦、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的多所大学开展学生短期实习实训合作。
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刘华山的基本情况
科研论文
刘华山:我读《林崇德口述历史》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4,447-448. 龚少英、徐先彩、刘华山:英语句法意识、阅读理解监控与背景信息利用的关系。心理学探新,2010,30(3),34-38. 李晔、刘华山: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及问卷编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9(4),107-111. 程建伟、刘华山: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问卷的编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5),625-627. 程建伟、刘华山: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0,15-17. 程建伟、刘华山、黄国辉:中小学生信息技能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0,5,102-105. 吴鹏、刘华山:家庭体罚的界定、心理学解释及研究局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228-229. 刘华山:国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目标概览及启示。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1,66-72. 刘华山:试论心理健康之本,教育研究杂志(台湾)2005,9月,第11期。 Shen Lie-rong, Liu Hua-shan:Gender effects on the activation of Parent-child attachment,第29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文集2008.7.,SSCI收录。 Liu Hua-shan: Construc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undergraduate adaptability inventory”,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文集,2004.北京, SSCI收录。 Liu Hua-sha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f-consciousness and mental health,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文集,2004.北京, SSCI收录。 崔静静、魏谨、汪海燕、刘华山:1例提高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团体咨询。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 17(11),1405-1407. 郑应霞、刘华山: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_完美主义与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5),588-590. 龚少英、刘华山、郭永玉、谷传华:基于建构主义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尝试。高等函数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12),98-99. 刘华山:关于高中生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5,43-47. 程建伟、刘华山:现实疗法及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思想教育研究,2008,7,63-65. 程建伟、刘华山:中国文化对心理辅导过程的影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1),79-81. 程建伟、刘华山、梁晓燕: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小组辅导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14(3),111-113. 程建伟、刘华山:互联网使用:促进还是抑制青少年思维发展。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5,51-56. 沈烈荣、刘华山:人际控制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增龄变化。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1),2215-2217. 沈烈荣、刘华山、徐云,大学生的同伴依恋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性别角色效应,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16卷第2期。p181-182。 沈烈荣、刘华山、徐云,亲子依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效应,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年第17卷第2期。p165-167。 沈烈荣、刘华山:成年人控制圈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3),255-257. 李晔、刘华山:中小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及问卷编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 4,88-94. 刘泽文、宋照礼、刘华山、田宝:计划行为理论在求职领域的应用与评价(综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118-120. 刘泽文、刘华山、张建新:青少年早期职业不确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心理科学,2006,29(1),198-200. 刘泽文、宋照礼、刘华山:求职行为的心理学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6,14(4), 631-635. 李晔、刘华山:问卷调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2,61-64. 张春梅、刘华山、郭立峰: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医学教育探索,2006,5(4),381-382. 刘华山:教育观念更新-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河南教育,2000年第1期。 刘华山:心理辅导的专业化与实效性,河南教育,2004,3,8-9. 刘华山: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标准的思考。河南教育,2006,5,36-37. 刘华山: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2002.5全文转载。 刘华山:心理辅导中的支持与挑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0年第4期。 蒋京川、刘华山: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班级动机氛围、学习成绩的关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4),78-81. 陈菊珍、刘华山: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2,65-69. 蒋京川、刘华山: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56-61. 蒋京川、刘华山: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4,27(1),168-170. 张爱卿、周方莲、刘华山:责任归因、幸灾乐祸与帮助意愿的关系。心理科学,2004,27(1),2-4. 王中杰、刘华山:校园欺负中的欺负/受欺负者和旁观者群体研究综述。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92-96. 张爱卿、刘华山:人际责任推断与行为应对策略的归因分析。心理学报,2003, 35(2),231-236. 张爱卿、刘华山:责任、情感及帮助行为的归因结构模型。心理学报2003, 35(4), 535-540. 张爱卿、刘华山:行为责任归因与批评程度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3, 1-5. 刘华山:维果斯基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教育心理研究,2003,3,34-39. 龚少英、刘华山:中学生阅读理解元认知的发展研究。心理科学,2003,26(6), 1129-1130. 张爱卿、刘华山:人际责任归因与助人意愿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 1-5. 刘华山: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心理科学,2001,24(4),481-482. 张爱卿、刘华山、刘玲玲:“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2,28-32. 郑晓边、刘华山: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干预。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3,44-49. 李晔、刘华山:教师效能感及其对教学行为的影响。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1,50-55. 刘华山: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辅导的研究,载《当代中国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刘华山:《学生心理素质特征与结构》,《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第3期。 刘华山:台湾学校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1996年第 1期。 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与高师心理学教学改革。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3,39-41. 何进军、刘华山:10~14岁优差生的认知策略及发展研究。心理科学,1996,19, 189-195. 刘华山: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人育子观念初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4,32-38. 刘华山:“希望教育”的心理学依据。教育研究,1994,10,72-75. 刘华山、龙立荣、江光荣:全国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教育研究,1994,7,68-70. 刘华山:试论学校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区别与联系,人民教育,1994年第10期。 刘华山:教育实验中的控制及其设计举例。教育研究与实验,1988,2,56-60. 刘华山:关于“概念及其掌握”的思考。教育研究与实验,1987,1,15-21
会议论文
刘华山:心理学与和谐社会,“心理和谐与人才强国”高层论坛,天津师大,2010.12.16. 刘华山:价值教育及其与科学教育的区别与联系。新世纪价值教育与公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2000年6月,香港。 Liu Hua-shan: Carved stones cowherd dais on the cliff of Baoding mountain: A picture representation of the personality self-consummating perspective of ancient Chinese Zen. 美国心理学会(APA)第106届学术年会,1998年8月,旧金山。 Liu Hua-shan,Zhou Zong-kui: The spread and practice of Vygotsky’s psychological theory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New Learning Challenges 2005”(“新学习挑战”第二届国际研讨会2005)上报告,2005.11.18,日本大阪。 刘华山:高校学生自杀状况及干预对策研究,全国心理学会第9届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研讨会分会场主题报告,2005年10月24日,上海。 刘华山: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的相关研究,1997年全国心理学年会宣读(1997年10月苏州 主编: 刘华山、江光荣主编:《咨询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 刘华山、程刚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 刘华山主编:《学校心理辅导》(刘华山),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刘华山主编:《大学教育心理学概论》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刘华山主编:河南省地方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各一套),海燕出版社2003-2004年出版。 刘华山、郭永玉主编:《学校教育心理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陈沛霖、刘华山主编:《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 。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徐虹、刘华山主编:《教育统计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全书23万字,本人撰写第二、六章。 主要参编参译 刘华山参编:《教育心理学》(莫雷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华山撰写第八章“品德的形成”,3万字。 刘华山参编:《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署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本人撰写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载第5-10章。 刘华山参编:《心理学》(黄希庭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刘华山撰写第三、十五章。 刘华山参编:《心理学-学习与应用》(郭亨杰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刘华山撰写十五章。 刘华山参编:《简明心理学辞典》(黄希庭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刘华山撰写心理统计与测量部分全部词条。 刘华山参编:《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刘华山撰写第10章。 刘华山参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教材》(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刘华山撰写第8章。 刘华山参译:《教育心理学》(维果斯基原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刘华山翻译第18章 2009年获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称号。 2009年华中师范大学“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 2004年获“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2001年主编的《学校心理辅导》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安徽图书奖二等奖。 2001年获华中师大第三届桂子山“学生科研园丁奖”。 1997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三等奖。 1989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师”称号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简介。联系方式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系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成人教育学院主办的本科学院学报。本刊为成人教育、职业教业和民办教育的理论研究服务,为宣传国家有关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作政策指导服务,为广大教育科学研究人员、行政管理部门干部和教育工作实践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本刊所发表的文章均收录中国期刊网(CNKI),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若不同意入网,请在发刊前声明!所发文章必须保证原创,署名无争议!
急求绿色营销近两年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王旭. 试论绿色营销与绿色壁垒[J]. 中国商界(上半月), 2009,(03)
余卫东,吴海. 论我省国有企业应有的“绿色营销”理念[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 .
杨智. 浅谈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现状及对策[J]. 商业经济, 2009,(13) .
我只知道这些 参考一下吧